(资料图)
□叶怀斌
5月19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金融业稳健性评估、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三大部分。针对金融业稳健性评估,《报告》以专题形式披露了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评级结果。
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本次评级针对439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按风险由低到高分为11级,1-10级和D级,D级表示机构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其中评级结果1-5级为“绿区”、6-7级为黄区、8-D级为红区。本次评级结果1-7级的机构有4026家,资产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8.45%。评级结果处于“绿区”的机构为2166家,资产规模为323.99万亿元(占比为89.49%);“黄区”机构为1860家,资产规模为32.43万亿元(占比为8.96%);“红区”机构为366家,资产规模为5.61万亿元(占比为1.55%)。分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评级结果较好,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评级结果次之;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处于“红区”)数量分别达217家和118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2%。分区域看,绝大部分省市存量风险已压降,其中,福建、贵州、湖南、江苏、江西、上海、浙江、重庆辖内无高风险机构,区域金融生态得到优化。相较于2021年二季度的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本次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机构数量及资产占比基本维持稳定。
开展金融机构评级是监管机构提升风险防控针对性和政策精准性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仍处于疫后修复期,各类市场主体复苏进程不一可能对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带来一定挑战。因此,开展金融机构评级是提前应对结构性风险和国内外突发风险事件的有效手段。一是有助于我国持续推进“精准拆弹、改革化险”。对于8-D级高风险机构,人民银行采取“一对一”通报、约谈高管、下发风险提示函和评级意见书等多种早期纠正措施,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有助于我国不断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通过开展金融机构评级,人民银行将更加准确地把握各机构经营情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同时,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地方政府共享评级结果,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金融稳定政策协调力度。
银行业应“对标对表”,以更加完善的风控体系和更加良好的经营状况提升本机构评级。当前,银行业应主动适应新的风险环境,合规经营、稳健经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要加强在新监管环境下的行为规范,确保风险管控的有效性。主动适应“一行、一局、一会”的监管框架,严格对照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关注本机构的扩张性风险、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综合风险,及时处置风险隐患。二是要精准化解重点行业风险。加强重点行业的风险研判能力,主动谋划风险处置路径,靠前处理潜在风险点。积极协助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手段,丰富风险处置方式。三是要提升在合规前提下的经营能力。积极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战略区域,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中厚植区域竞争优势;积极服务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响应产业政策指引,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性和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记者 冯娜娜/整理)
关键词: